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标准制定与实践探索

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产业格局。在这一背景下,标准的制定与实践探索成为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此前,我国曾先后发布《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等文件,明确提出要开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标准化研究,发挥标准化在推进新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同时鼓励社会团体快速响应技术创新需求,自主制定团体标准。

 

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难点堵点

 

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与产业变革加速的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各国抢占未来制高点、培育新动能的核心领域。我国虽在新能源、5G通信等领域取得显著突破,但面对复杂国际形势与产业升级需求,仍面临多重结构性挑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创新成果转化率低,导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二是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国际标准话语权薄弱,新兴技术领域面临标准被动困境;三是产业要素集聚能力欠缺,高精尖人才结构性短缺,同时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突出;四是部分领域产业标准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缺失或滞后,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述问题交织叠加,成为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亟须通过标准化改革与创新突破予以破解。从短期来看,标准化可快速解决新兴产业“野蛮生长”带来的无序竞争、资源浪费问题,推动产业规模化与规范化。长期来看,标准化将助力我国突破“中等技术陷阱”,通过规则制定权掌控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实现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跨越。

 

二、标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与腾飞的“核心引擎”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标准是引领产业规范前行、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协同以及保障产业安全的关键要素。

 

01引领产业规范前行

 

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众多前沿领域,通过制定严格标准,可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02激发创新活力

 

标准是技术创新的载体和导向。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标准制定往往与技术研发同步进行,甚至领先于技术研发。同时,标准也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能够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03促进产业协同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标准制定能够打破企业间的技术壁垒,实现设备、系统、数据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促进产业链各环节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

 

04保障产业安全

 

战略性新兴产业往往涉及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标准可以加强对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的监管,防范潜在安全风险。

标准作为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和规则保障,其制定与实践对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制定统一的标准可以明确技术要求、产品质量和安全规范,为产业发展提供清晰的指引,避免市场混乱和低水平竞争。

 

三、团体标准是新兴产业快速迭代的“柔性规则”

 

团体标准作为市场驱动型标准化的重要实践,凭借其“快速响应、技术前瞻、开放协作”的特性,逐渐成为新兴产业从概念验证到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支撑。它不仅填补了技术规范与产业实践之间的“真空地带”,更通过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为新兴产业生态培育提供了“规则土壤”。

 

从国家层面看,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在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布团体标准数量已达到106434项,大幅度超过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数量,成为我国新型标准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从行业层面看,团体标准涵盖了全部20个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其中,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团体标准占比超过50%,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例如,由国促会归口的T/CIET 1072—2025《智慧能碳管理系统建设指南》、T/CIET 622—2024《5G智慧应用医疗机器人通信技术要求》、T/CIET 1171—2025《智能制造 数字孪生虚拟工厂技术要求》等团体标准,这些标准整合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多领域技术,打破了传统行业壁垒,这种“产学研用”协同模式使标准制定周期缩短50%,同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了技术联盟,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指导。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浪潮中,标准制定与实践探索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指南针”。未来,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标准制定也将面临更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国促会标委会将继续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前沿技术领域,制定更多高质量的团体标准。同时,标委会将通过标准引领,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行业资讯

INFORMATION

首页    行业资讯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标准制定与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