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材料用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团体标准启动会顺利召开

随着航天器不断朝着超大型化、微小型化、高效能化方向发展,航天器对轻质高导热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高导热沥青基碳纤维凭借超高热导率、更高的拉伸模量和更低的热膨胀系数,在航天器热管理结构、热防护结构、电子设备外壳等方面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业内实现航天器承载、热管理及尺寸稳定性等功能集成的理想材料。

 

近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航天材料用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团体标准启动会顺利召开。

 

 

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张桢主持,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祝焕新,标准部董科研出席会议。武汉科技大学、宝武碳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国能基石化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湖南东映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参加本次启动会。

 

 

会上,董科研就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张桢对《航天材料用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标准工作计划进行汇报说明,得到了参会代表的一致认可。

 

在标准讨论环节,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航天材料用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内容进行积极研讨,明确材料的性能指标、测试方法及质量控制要求等,为国产碳纤维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确保其能够满足航天器的严苛需求,降低应用风险,提升国产碳纤维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

 

会议最后,祝焕新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她表示,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作为航天器关键部件材料,其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保障航天任务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提出要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国产化替代,并鼓励企业参与航天装备等高端制造项目,提升自主保障能力。制定该项团体标准,将填补我国航天材料领域技术规范空白,规范材料的生产、加工和应用过程,促使企业不断研发新技术,以满足更高的标准要求,推动航天材料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本次启动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对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的规范化、标准化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标准的制定不仅有助于推动国内碳纤维产业的技术升级,也将为航天材料的质量保障和性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期待接下来标准的逐步完善,将促使我国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在航天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我国从“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转变提供有力支撑。

 

行业资讯

INFORMATION

首页    企业新闻    《航天材料用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团体标准启动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