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合成氨》团体标准启动会顺利召开

合成氨作为高耗能基础化学品,其碳排放占全球化工行业的1.8%。由于我国合成氨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约30%,现有碳足迹核算方法缺乏标准规范,导致企业减排措施难以量化评估,在此背景下,制定统一的碳足迹量化标准,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推动行业低碳转型的关键抓手。

 

近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合成氨》团体标准启动会顺利召开。

 

 

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晁楠楠主持,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姚涵菁,标准部崔怡冰出席会议。重庆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工业大学、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安淳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解化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参加本次启动会。

 

会上,崔怡冰就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晁楠楠对《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合成氨》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标准工作计划进行汇报说明,得到了参会代表的一致认可。

 

在标准讨论环节,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合成氨》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量化目的、范围界定等内容进行积极研讨,细化数据收集规则和计算模型,明确从原料获取、生产、运输到产品使用和废弃的全链条碳排放核算边界,旨在为后续制定具体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提供基础框架,推动合成氨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为企业提供可操作的技术指南。

 

会议最后,姚涵菁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她表示,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合成氨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通过建立完整的《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合成氨》团体标准,不仅可以引导企业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有助于加强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加快关键标准制修订,切实发挥好标准对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通过将绿氨技术、零碳燃料应用等自主创新成果纳入标准体系,我国可推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学,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低碳发展解决方案。本项团体标准编制工作的启动,不仅是我国化工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利器”,更是推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中国方案”。可以预见,该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我国合成氨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推动行业向低碳化、绿色化方向深度转型。

行业资讯

INFORMATION

首页    企业新闻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合成氨》团体标准启动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