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的病虫害预报与诊断系统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启动会顺利召开
近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病虫害预报与诊断系统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编制工作正式启动。该标准旨在破解传统病虫害防治模式效率低、数据孤岛严重、技术良莠不齐等核心痛点,推动AI技术深度赋能农业,实现从“实验验证”向“规模化应用”的发展跃迁。
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祝焕新主持,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张桢,标准部董科研出席会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东东华发思特软件有限公司、北京中农蔚来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熵辰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森护熙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霖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宁波微能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参加本次启动会。
会上,董科研就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祝焕新对《基于人工智能的病虫害预报与诊断系统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标准工作计划进行汇报说明,得到了参会代表的一致认可。
在标准讨论环节,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基于人工智能的病虫害预报与诊断系统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数据规范等内容进行积极研讨,涵盖硬件设备、软件算法、数据接口等核心技术指标,旨在打通农业、信息技术、气象、植保等多学科间的技术壁垒,为设备研发、系统集成及服务提供明确依据,推动数据共享与算法优化。
会议最后,张桢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她表示,此前,国家发布《“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全面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各领域各环节深度融合,统筹推进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制定本项团体标准,一方面可破解当前AI病虫害防控领域存在的技术壁垒,为农业智能化转型提供核心支撑,助力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统一的技术框架与评价体系,有助于促进农业规范化发展,为行业标准化能力提升提供标准依据和技术支撑。
《基于人工智能的病虫害预报与诊断系统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编制,是我国农业智能化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不仅为技术创新划定了“基准线”,更为农业现代化按下了“加速键”。未来,随着技术规范的实施与迭代,我国有望在病虫害智能防控领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与标准体系,推动农业智能化进入“精准化、绿色化、可持续化”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