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冲击波治疗系统治疗效果评价方法》等两项团体标准启动会顺利召开
近年来,血管内冲击波治疗系统作为心血管介入领域的突破性创新,通过声压力波精准碎裂血管钙化斑块,能够显著提升复杂钙化病变的治疗成功率。为统一临床应用中的技术规范和效果评价标准,近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血管内冲击波治疗系统技术规范》《血管内冲击波治疗系统治疗效果评价方法》两项团体标准启动会顺利召开。
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王肸主持,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王晓姝,标准部吕常松、晨萌出席会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谱创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参加本次启动会。
会上,王肸就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吕常松与晨萌分别对《血管内冲击波治疗系统技术规范》《血管内冲击波治疗系统治疗效果评价方法》两项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标准工作计划进行汇报说明,得到了参会代表的一致认可。
在标准讨论环节,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血管内冲击波治疗系统技术规范》《血管内冲击波治疗系统治疗效果评价方法》两项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系统组成、技术要求、缩略语、治疗效果评价指标等内容进行积极研讨,旨在明确血管内冲击波治疗系统的性能指标、安全标准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为产品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提供统一的技术依据。同时,建立一套科学、客观、有效的评价体系,用于评估血管内冲击波治疗系统在不同类型血管病变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保障患者治疗质量和安全。
会议最后,王晓姝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她表示,随着血管内冲击波治疗技术不断发展,规范该领域技术和评价方法已成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制定这两项团体标准,有助于保障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促进学术交流与经验共享,推动血管内冲击波治疗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为广大血管疾病患者带来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此次团体标准启动会的顺利召开,标志着血管内冲击波治疗领域标准化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国促会标委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加强沟通协作,确保标准制定工作高效、有序推进,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助力提升血管内冲击波治疗水平,推动我国血管介入医学事业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