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通知!5000家社会组织或被取消团体标准发布资格!
一、行业大洗牌:近半数组织面临资格清零
2024 年,全国团体标准绩效评估结果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标准化领域掀起轩然大波。据权威数据披露,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全国 8259 家注册团体标准制定组织中,仅有 3276 家完成自评,且合格率高达 98.7%。然而,这看似亮眼的合格率背后,是近 5000 家组织因未完成自评或评分不合格,正面临团体标准发布资格被取消的严峻局面。此次评估堪称标准化改革的 "铁腕行动",旨在彻底清除无价值、低质量、抄袭化的团体标准,推动团体标准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二、三大 "致命伤" 让数千组织跌落淘汰名单
(一)技术内容 "高重复" 触碰 30% 一致度红线
新规明确划定 "30% 一致度" 生死线,要求团体标准技术内容与国标、行标等现有标准的一致度不得超过 30%,否则直接判定不合格。某农业协会就因制定的团体标准中 70% 的技术条款与国家标准重复,成为首批被取消资格的典型案例。这一规定倒逼组织在制定标准时必须注重原创性,真正体现团体标准在细分领域的独特价值。
(二)"三无" 短板暴露组织能力缺陷
评估过程中,"无专职人员、无标准体系、无服务能力" 的 "三无" 组织浮出水面,占比超过 40%。以某地方建材协会为例,由于缺乏标准化培训记录,被要求在 3 个月内进行合并重组。这表明团体标准制定并非简单的文件编写,而是需要专业的团队、完善的体系和实际的服务能力作为支撑,才能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三)"僵尸标准" 遭遇全面清理
近 2000 项发布后无实施案例、无企业采信的 "僵尸标准" 被强制废止。这些标准虽然名义上存在,但并未对行业发展起到任何推动作用,纯粹是资源的浪费。此次清理行动,让团体标准回归本质,即必须服务于行业实践,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三、幸存者启示:三星组织的破局之道
(一)政策红利的敏锐捕捉者
二星级以上组织的团体标准可优先被政府采信,这一政策优势让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例如,某环保团体制定的标准已被纳入 8 省的招标采购文件,为相关企业在招投标中带来显著的加分优势,也提升了该组织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二)技术壁垒的强势构建者
头部组织深谙标准即话语权的道理,通过制定包含原创性技术的团体标准,牢牢掌握行业发展的主动权。某芯片联盟凭借 5 项关键技术标准,在细分市场形成垄断地位,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也为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树立了标杆。
(三)跨界资源的高效整合者
三星级组织平均与 12 家上下游企业联合制定标准,这种跨界合作模式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可降低 30% 的研发成本。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不仅提高了标准的质量和适用性,也增强了组织的整体实力。
四、《团体标准组织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导意义
为加速推动团体标准组织的规范化、优质化发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此前发布了《团体标准组织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该体系全面覆盖了团体标准组织的能力建设、标准质量、管理透明度等多个维度,旨在通过科学评价引导团体标准组织向更高水平迈进。
(一)提升团体标准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团体标准在各个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指标体系》可以促使团体标准组织更加注重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例如,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高质量的团体标准能够规范新技术的应用和产品质量,像人工智能领域的团体标准可以确保算法的准确性、数据的安全性等。它能够对标准的内容进行详细审查,包括标准是否符合行业实际需求、是否与现有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相协调等。这样可以避免团体标准出现低质量、互相矛盾等问题,保障团体标准在推动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规范团体标准组织行为
许多团体标准组织在运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管理不规范的情况,如收费不合理、知识产权管理混乱等问题。《指标体系》中的基本条件部分,明确规定了收费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 18 项基本要求,对团体标准组织起到约束作用。以收费管理为例,有些团体标准组织可能会以过高的收费标准或者不透明的收费方式来获取利益,这不仅损害了会员单位的利益,也会影响团体标准的公正性。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规范这种行为,确保团体标准组织的运营在合法、公正、透明的轨道上运行。
(三)增强团体标准组织公信力
当团体标准组织按照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自我评价并取得良好成绩时,其在社会和行业内的公信力会得到提升。例如,一个在评价中获得高星级的团体标准组织,其发布的标准更容易被市场主体所接受和采用。这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对团体标准的信任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参与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形成良好的行业标准生态。对于一些新兴行业或者专业性较强的领域,高公信力的团体标准组织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推动行业的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
(四)促进团体标准与其他标准协同发展
团体标准是我国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需要相互配合。《指标体系》能够引导团体标准组织关注标准之间的协调性,使团体标准在内容和应用范围上与其他标准合理衔接。例如,在环保领域,团体标准可以针对特定的污染治理技术或者环境监测方法制定标准,这些标准如果能够与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和行业的污染排放标准有效协同,将更有利于实现环境保护的整体目标,提高我国标准体系的整体效能。
来源:网络整理
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若不慎涉及侵权,请在相关内容刊发之日起30日内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联系电话:010-68844089
邮箱:847001162@qq.com